《有趣的电子制作》课程大纲

发布者:王浩发布时间:2019-12-05浏览次数:321

《有趣的电子制作》课程大纲

一、课程性质

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,用电子电路搭建制作实现功能解释现象、原理,通过发现探究、分工协作、动手制作、分享讲解等方式,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、实践动手解决问题、清晰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跨学科科学实践性课程。

二、学时

4学时

三、适用年级

4-6年级

四、课程目标

小学生最善于且喜欢从熟悉的生活中观察电子产品实现的现象,询问问题,带着问题的探究是最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方式,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,在动手制作仿真电子产品和亲身体验中,激发学生的潜能,逐步提升对自然、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,具有价值体认、责任担当、问题解决、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。

1.价值体认:通过亲历电子制作实验过程,获得知识,培养科学实验的兴趣爱好,增进交流、解决实际问题,获得喜悦。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,体会到团队协作以及分享的重要性,初步形成集体思想、组织观念,培养对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,将来成为电子设计师,为国家电子产业发展做贡献,推动智能化的发展。

2.责任担当:围绕电子制作的过程,能与人交流一起完成作品,协商共赢,初步养成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、团结协作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观察、热爱生活的态度,在玩中学,激发学生通过电子技术解决生活中家庭、学校、社区问题的兴趣。

3.问题解决:能在教师的引导下,结合学校、家庭生活中的现象,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。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,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,提出自己的想法,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。

4.创意物化:通过动手操作实践,初步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;学会运用电子技术,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电子产品。运用常见、简单的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,激发创意潜能,发明创造,服务于学习和生活。

五、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

序号

课程内容

活动方式

学时

备注

1

交通信号灯

动手制作

2


2

旋转的风扇

动手制作

2


项目一交通信号灯(2课时)

1.教学内容及目标:

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灯,使学生初步认识发光二极管如何发光,将发光二极管和电阻装到电源上,实现交通信号灯的点亮,从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原理。

2.教学的重点和难点:

1)使学生了解发光二极管如何发光;

2)示范操作,指导学生操作,将学生分组,两人一组。

3.教学对象分析:

学习本课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715岁之间,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较持久,他们善于探索,敢于质疑,敢于创新,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,喜欢探寻、解释现实现象,对电子产品有着极浓厚的兴趣,通过制作电子产品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动手能力。

4.教学策略

通过电子制作,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,完成电子组装制作,在做中学,在学中做,通过实践感知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
5.教学过程与分析:

教学过程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设计意图

课前准备

与学生相互认识,彼此了解,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状况。

认识,交流互动(10分钟)

初步了解学生,改善课堂气氛

课题导入

通过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的地方,设问:我们上学、放学的时候,走在人头涌动的街头,车流不息的马路上,都会看红绿灯。红灯停,绿灯行,这个同学们都知道。但同学们知道红绿灯运行的原理吗?

参与教师的视频引入交流,我们家里或者学校还有没有发光二极管?

回答红绿灯的作用,怎样安全通行,它的原理是什么?

20分钟)

1.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,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概念。

2.师生互动,进一步交流了解,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。

课中

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交通灯的组装及连线,将发光二极管、电阻、电池等安装在支架上。

进行分组,完成学生交通灯的制作,然后分享讲解自己做的作品以及所学到的知识。

60分钟内)

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,善于思考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,以及语言表达能力。

课后延伸

测试完成,如何进行自动的转换红、绿、黄灯。

  

项目二旋转的风扇2课时)

1.教学内容及目标:

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扇转动,使学生初步认识电机转动的原理,将电机和风扇装到电源上,实现风扇转动,从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原理。

2.教学的重点和难点:

1)使学生了解电机的转动的原理;

2)示范操作,指导学生操作。

3.教学对象分析:

学习本课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715岁之间,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较持久,他们善于探索,敢于质疑,敢于创新,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,喜欢探寻、解释现实现象,对电子产品有着极浓厚的兴趣,通过制作电子产品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动手能力。

4.教学策略

通过电子制作,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,完成电子组装制作,在做中学,在学中做,通过实践感知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
5.教学过程与分析:

教学过程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设计意图

课前准备

准备好器件及投影仪,及了解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。

认真总结上节课内容,表达自己的想法(10分钟)。

了解学生掌握程度,一起分享收获。

课题导入

通过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用到电机的应用的地方,设问:这些产品为什么会转动?

参与教师的视频引入交流,我们家里或者学校还有没有转动的家具?

20分钟)

1.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,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概念。

2.师生互动,进一步交流了解,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。

课中

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旋转的风扇的组装及连线,将电机、风扇、电池等安装在支架上。

进行分组,完成学生交通灯的制作,然后分享讲解自己做的作品以及所学到的知识。

60分钟内)

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,善于思考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,以及语言表达能力。

课后延伸

测试完成,如何进行电机的速度的调节。

六、说明

1.本课程大纲编写依据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;

2.本课程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,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。

3.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讲解分享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