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机甲战车”组装与编程》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性质
本课程依托机器人为载体,通过结构设计、机构组装、图形化编程、机器人对抗操作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。课程融合了机械原理、传感器检测、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,为学生能力、素质的培养承载着新的使命。
二、学时
4学时
三、适用年级
4-6年级
四、课程目标
学生对机器人的感觉总是“这么近,又那么远”。现如今小学生的眼界很宽广,大都从多方面了解机器人。但是机器人作为前沿科学领域,对小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遥远。课程运用机器人为载体,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感官刺激,同时使学生完成任务后获得极大的成就感。秉承寓教于乐的思路,实现如下目标:
(1)知识目标:了解机器人硬件结构、软件工程、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。
(2)技能目标: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,能拼装具有实用功能的机器人;能思考执行流程,进行机器人程序设计与编写;会对机器人进行简单的操作;能进行机器人及智能家电的使用维护;了解开发整套机器人过程。
(3)情感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;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;培养逻辑思维;真正认识到智能机器人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。
五、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
序号 | 课程内容 | 活动方式 | 学时 | 备注 |
1 | 机器人发展现状概述 | 教师多媒体授课 | 0.5 |
|
2 | 机甲战车结构分析与组装 | 教师指导学生实践 | 1.5 |
|
3 | 可视化图形编程 | 教师指导学生开发 | 1 |
|
4 | 战车对抗 | 学生自主操作 | 1 |
|
课程分为四个阶段。
1.机器人发展现状概述
主要介绍机器人分类与当前现状,教师科普讲座授课。吸引学生兴趣。
2.机甲战车结构分析与组装
4-6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动手能力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,组装完成机器人。
3.可视化图形编程
小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初步发展,但尚不具备高级语言程序开发能力。运用Scratch 3.0经典的可视化编程语言,能够让学生体会编程的乐趣,同时能让自己的想法快速生成程序被机器人执行。
4.战车对抗
战车可以发射安全水弹,同时四周护板有传感器检测被命中子弹,用于计算血量。在对抗过程中可以使用之前编写的程序,自动完成人难以实现的控制操作。学生可以遥控战车和同学对战,惊险刺激的同时,获得机器人设计开发、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宝贵经验。
六、说明
1.本课程大纲编写依据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;
2.学生需自备手机、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。